厉害了!宜春10个项目入选省非遗,看看都是啥?
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日前公布啦! 共72项。 咱们大宜春有10项入选哦。 你对宜春入选的这些非遗 了解多少呢? 不了解也没关系, 今天,就让小布来介绍下吧。 如果你是宜春人, 知道这些能让你更加了解家乡, 为家乡自豪; 如果你不是宜春人, 也许能让你知道来到这片宜居之地, 有哪些民间艺术值得去探寻。 朱轼故事 朱轼故事是以中国历史上辅佐清代三朝皇帝以及乾隆帝师元老的朱轼的故事衍化而成的民间传说。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号可亭,民间俗称“朱大人”,江西高安村前艮溪里人。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轼故事源远流长,他的家乡高安村前一带可以说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 有关朱轼的故事从内容上大致可分有七大类:一是有关朱轼生平、家世的故事,如《九龙藤蔓的传说》《朱轼更名》等;二是有关朱轼少年聪颖、勤奋好学的故事,如《七岁“八股破题”》等;三是有关朱轼科举考试的故事,如《金光显灵》《盘磨青龙》《城门失火》等;四是有关朱轼关心百姓疾苦的故事,如《水利安民故事》等;五是有关与皇帝的故事,如《御赐“朝堂良佐”匾额》《御扇题诗》《帝师元老》《朱公席故事》;六是有关朱轼惩治贪官、除暴安良的故事,如《巧处贪官》等;七是有关朱轼与家乡村前的风土人情,如《碧落桥故事》等。 普庵咒佛教音乐 慈化寺地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镇由寺得名,由开山祖师普庵禅师于宋代创建,规模宏大,是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被明太祖赐为“天下第一禅林”。 普庵禅师(公元1115—1169)姓余,字印肃,慈化人,系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三代传人,主持慈化寺。 慈化寺院唱诵《普庵咒》长期受江西民间音乐影响,显示出本地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随着流传渐广,又渐渐显示出极强的包容性,形成独特的诵讽曲调,逐步为古琴派“江西谱”参改而用。 《普庵咒》琴谱全曲分佛头、起咒、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佛尾六部分。曲调雅畅清逸,质朴平实,颇有庄严肃穆之感。在近四百年的传习过程中,由历代琴人或加工,或缩减,或变奏,因而演变成今日三种普庵咒琴曲:可配以辞咒诵唱的二十一段《释谈章》,可配以辞咒诵唱的十三段《普庵咒》,以及纯器乐化的琴曲《普庵咒》。 宜春采茶戏 宜春采茶戏起源于民间灯歌,是在早期的宜春民间灯歌和傩舞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明清时期本地的瑞河戏、锣鼓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演绎而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以其“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交错、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而成为江西几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宜春采茶戏传统小戏《四九看妹》于1959年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现代戏《小保管上任》于1965年在上海引起轰动,传统大戏《孙成打酒》两次获得国家级最高奖项,现代大戏《木乡长》于1995年奖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及“文华新剧目”等奖项……曾三次晋京表演,荣获首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稀有剧种特别演出奖,到目前累计有10多项国家、90多项省部级奖励。 樟树樟木雕刻技艺 樟树市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雕刻技艺早在4500年前就有历史记载,重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片文样、吴城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图案和明清之际的樟树木版年画等等。 樟树市因盛产香樟而得名,樟树樟木制品雕刻是樟树市传统民间艺术中富有生命力的一支独秀,它的起源、延续、发展是樟树市历史发展的评证,具有丰富多维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实用装饰价值等等,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樟树樟木制品于雕刻精致之余又蕴含了“人生有福、和气生财、孝悌良善”等等主旨,是中华文化的优质载体。 万载苎麻纸手工制作技艺 点击视频△ 2014年12月,历经3年上千次实验,成功复活失传千年的古法传统手工“苎麻纸”; 2015年8月,万载苎麻纸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 靖安黑陶制作制艺 靖安县挛窑及黑陶烧制技艺现传承于靖安县香田乡伍映方父子,是一种家族式纯手工性传统技艺。 伍氏是一个陶窑世家,挛窑制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上4代,即清代晚期。伍氏父子以营造蛋形龙窑为主。据明《天工开物》记载,蛋形龙窑集中了龙窑、蛋形窑、阶级窑的优点。 黑陶作品达到了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的效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宜春金片禅茶制作技艺 宜春地处赣西,古称袁州,山清水秀,土沃泉甘,生态优美,特别适宜优质茶叶生成,多地均有好茶。主产于国家5a级景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的宜春金片禅茶(宋朝时又名:金观音,为历史名茶珍品,进贡朝廷),具有奇幻幽香,饮之圆润醇厚,尤显出类拔萃。它始于中唐,宋朝时更是享誉全国,在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经》,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清康熙癸亥年编《宜春县志》等一路过来的文史中都有记载。能这般久负盛名,除了产地水土富含硒等有益矿物质的优越生态环境,更得益于独到的禅茶制作技艺。 樟树万应膏丹制作技艺 一千年的樟树医药史上,有历史文字记载的传统中医外科,只有“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老店一家,从明嘉靖年间至今,四百余年王氏中医科世传十六代而不失传,很少见。“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老店的“开山鼻祖”是明代中医外科家,宫廷太医院御医王显达(公元1503年-1594年)字仁溥,号云亭,明清二朝历史出医学名家。一直到清中晚期第十一代传承人王振兴开设“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店,享誉四方。 王氏中医外科“王振兴世传万应膏丹”家传十六代的中医医学有自己独立的方剂学及膏丹散丸制作方法,至今传承四百余年,有着传统医学的独立性、独特性、唯一性,王氏医学手抄本“王氏外科秘集”代代相传。 禅七仪轨 禅七是汉传佛教寺院里的一种大型禅修活动。目前只有靖安宝峰禅寺等全国上规模的一些寺院才有完善的禅七仪轨。 禅宗起源于佛陀拈花微笑,南北朝由达摩祖师传来中国,唐朝六祖惠能大师大兴于中国,尤其是“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创了中国佛教新气象。百丈怀海创立僧堂后来发展为禅堂,从此禅七仪轨开始了它的起源,到宋、元、明得到了发展,清朝进行了完备,是历朝历代高僧大德智慧的结晶。 普庵信俗 普庵信俗,是以北宋末南宋前期于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出生成长的著名禅师普庵印肃禅师为信仰对象,以佛教经忏法事为主要内容,糅杂了赣西北民间道教、巫教众多内容的,跨越宋、元、明、清、民国一直到现在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民间信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